当前热门:从车企人事震荡看人才走向


【资料图】

近日,多家车企宣布人员调整,悦达起亚管理层轮休一年、福特汽车精简1300人、极星全球精简人员10%。人事震荡是企业市场表现不佳的一个重要体现,同时也昭示出中国汽车人才的新走向。

人事调整范围扩大5月10日,悦达起亚安排管理岗员工进行分批次轮休的消息被爆出。公开消息显示,悦达起亚首批轮休时间长达一年。其中,第一批轮休时间为2023年6月1日至2024年5月31日。在员工休职期间,第一个月工资正常发放;第二个月起则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执行,且不享受公司福利、调薪和激励金等政策,暂停员工卡(餐补)使用。同时,悦达起亚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缴纳社保公积金。此次轮休岗位为管理岗,第一批轮休共130人,主要为公司老员工。  另外,有消息显示,极星汽车将在全球范围裁员10%,且停止招聘工作。不光是极星汽车,在全球范围内,通用、Stellantis、沃尔沃等车企也都有裁员举动。  与公开裁员异曲同工,还有企业陷入延迟发放工资之类的更艰难的困境。5月10日,爱驰汽车人力资源部发布《关于四月工资延迟发放的通知》显示,鉴于目前面临的资金挑战,公司不得不做出4月工资再次延迟发放的决定。公司管理层正在多方积极融资,一旦资金到位,将补齐所有缓发的工资和各项福利。从管理层轮休到裁员、停发工资,当前的汽车行业似乎陷入新一轮发展困境。企业竞争关系的变化,人才的走向必然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也不可能一成不变,而是会随着技术、市场的变化不断调整。 车市转型从“人”开始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4月,自主品牌乘用车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55.2%,自主品牌市场份额超过一半的同时,合资品牌的市场份额进一步降低,一些效益尤为不好的企业表现得更为明显,轮休、裁员正是这些企业不得不为的自救之举。以悦达起亚为例,2017年至2022年,悦达起亚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23亿元、-4.92亿元、-12.99亿元、-47.50亿元、-26.12亿元和-37亿元,累计亏损高达139.76亿元。连年亏损之下,悦达起亚开始自救。  悦达起亚把中国新战略的重点放在了新能源汽车身上,开始进军中国电动车市场,逐步从燃油车市场向新能源汽车市场过渡。为此,需要构建新型人才体系。悦达起亚强调,此次公司内部人员的变动情况,是起亚为顺应全新的电动化时代,积极主动创新变革,加速向电动化品牌转型而进行的正常调整。为应对当前的转型升级,公司主动变革进行相应调整,重塑业务体系,扩大聘用专业的本土精英人才,激发组织活力,实现公司良性发展。”据悉,推动管理层调整以及本土人才引进是管理体系改革的重点。另外,悦达起亚加大不同模块管理岗的招聘力度,就在轮岗消息爆出前不久,起亚中国首席运营官杨洪海还在微博上在线“招人”,招聘EV部门部长、公关经理、品牌经理和媒介采购经理4个职位,工作内容均与电车相关,比如EV部门部长需要负责EV战略规划、营销规划、销售规划、销售策略、城市展厅和充电桩等。杨洪海强调,企业变革、转型调整,最重要的就是人才。对于此番裁员,福特也强调,公司正在打造一个更加精简、灵活的组织结构,将资源投入到具有优势的核心业务上,努力实现在华业务目标。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强调,随着自主品牌的崛起,合资品牌在中国市场面临更大的压力,这迫使他们不得不做出一些改变。在他看来,现在合资品牌面临来自自主品牌的压力,因为自主品牌抢占了他们原来的市场份额,如果合资品牌不做改变,可能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会越来越小,未来面临的压力会越来越大。在加速向新能源汽车市场过渡之际,合资品牌也必然会在人才领域做出变化,裁减传统人力,扩展电动化、智能化人才队伍正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企业转型发展需求。  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理事长朱明荣则表示,车企的转型发展中,人才是关键。正如“软件定义汽车”的取胜关键在于软件研发人才的自身素质一样,汽车品牌在中国的转型发展也需要从人才体系的变化开始。 人才转变已不可避免合资品牌为加速在中国市场转型推进人才结构调整之际,中国汽车行业的人才转变早就已经展开。正如朱明荣所言,人才是实现技术赋能的第一因素,决定着技术赋能的效率与深度。在汽车行业加快向电动化、智能化快速发展的同时,人才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人才紧缺指数(以下简称“TSI指数”)显示,随着2022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带动汽车行业整体增长,汽车招聘市场竞争压力明显增大,人才紧缺程度不断提升。企业为了更好地应对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大量招聘需求放出,TSI指数显著提高。随着市场竞争压力的增大,无论是国内车企还是外资车企,都明确了在中国的研发和生产投入,从紧缺指数最高的20个职能分布已可以体现行业的布局方向变化,“三电”及智能网联相关职位的人才紧缺指数最高,电控、智能网联、电机、电池等方向的人才紧缺体现出汽车企业从设计到营销都提高了对电动化、智能网联化方面的关注。目前,汽车行业电池、动力系统人才供需差异较大,企业需求占比明显高于人才分布占比;自动驾驶现有人才结构与企业需求结构存在结构性落差。  电动化、智能化人才更缺乏的同时,各专业领域的人才也开始向新能源车企、自主品牌等快速发展的企业流动。近两年,合资品牌的一些中高级管理人才、技术专家等纷纷离职,被造车新势力、自主品牌招募,充分说明合资品牌竞争力下降的同时,人才流失严重,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的造车新势力、自主品牌车企则乘快速发展之机,不断扩充人才队伍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更值得关注的是,一些传统汽车人才,也在积极推进自身转型。“我过去在传统车企是做发动机的,去年跳槽到造车新势力企业开始做新能源动力系统研发。我身边有很多朋友也都有类似的经历。”一位造车新势力技术研究院负责人告诉记者,汽车行业加速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跨界人才充斥造车大军的同时,传统汽车人才也开始积极谋求自身职业生涯的转变,向电动化、智能化方向转变,这种转变不仅发生在专业技术人才身上,一些管理、营销类人才,也在加速向新型车企流动,这是汽车行业市场、技术转型发展中,人才市场必然会发生的变化。

关键词: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