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新能源汽车竞争悄然展开

伴随“中国制造”的进步,“德国制造”正面临强有力的竞争。德国质量协会近日公布的一项市场调查显示,82%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制造”是“德国制造”的对手,64%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在数字化和信息技术领域领先德国。

对于中国同行的进步,德国汽车制造商已有察觉。宝马集团首席执行官哈拉尔德·克吕格说,汽车工业正经历历史转折,“鉴于竞争对手不断变强,我们必须在欧洲快速发展”。

日前,克吕格在柏林与中国智能电动汽车公司蔚来汽车联合创始人、执行副总裁郑显聪进行对话。一个是德国知名汽车巨头,一个是中国初创互联网车企,它们一致看好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电动汽车、互联汽车和自动驾驶。

蔚来汽车成立于2014年。公司已在慕尼黑、伦敦、硅谷等全球多地设立设计和研发中心,目标是打造面向全球的智能电动车企。

曾在国际车企工作多年的郑显聪说,公司成立的3年见证了世界汽车行业的变化。今年4月,蔚来在上海首展量产电动汽车ES8,引起国际同行关注。

克吕格坦言,来自中国的竞争让宝马不得不加快电动汽车的研发,因为“只有比竞争对手更快发展,未来才有保障”。

谈及未来发展,郑显聪表示,公司计划到2022年出售50万辆自有品牌汽车。他认为,在中国发展电动汽车和智能汽车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首先,中国电动汽车市场巨大,而且政府对相关行业发展支持力度加大;其次,中国私人部门对电动汽车领域的投资热情高涨;再次,中国对电动汽车和智能汽车的接受程度较高。

除了宝马,德国最大车企大众集团也在加快研发新能源汽车。大众近日宣布,2025年前要在电动汽车领域投资100亿欧元,计划未来2年至3年推出15款电动车型。中国是大众集团主要的目标市场,大众计划到2020年每年在中国销售40万辆新能源车,到2025年提升到每年150万辆。

在欧盟层面,产业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也在不断上升。欧盟“地平线2020计划”决定加大对新能源产业,包括新一代电池的投入,德国官员也倡议欧洲建立自己的电池厂。

面对竞争,克吕格强调宝马“不会输”。他认为,宝马制造技术领先、经验丰富,在电动汽车方面起步早,目前已有多款电动车投入市场。郑显聪则说,“速度是最大的力量”,中国企业决策和执行速度快,中国科技,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科技发展速度快、应用场景多,这都有助于中国车企抢占市场先机。

中德在新能源车领域既有竞争也有合作,且合作远大于竞争。上月,在由德国中国商会主办的第三届中德“经济对话”活动上,与会近百位汽车行业专家普遍认为,两国传统汽车领域合作基础雄厚,未来电动汽车领域合作潜力巨大。

对于与德国车企合作,蔚来汽车持欢迎且开放的态度。蔚来(德国)总经理张晖说,目前公司70%的供应链在德国,公司还与德国大学和研究机构合作,未来还将与德国企业在“三电”(电机、电控和电池包)、资金、轻量化和能源管理等方面开展合作。

关键词: 中德 新能源 汽车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